Skip to Main Content

Category: 公司/行业新闻

安全又简单!APC便捷支付全面上线!

号外!号外! 我们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Taylor & Francis Group开通APC便捷支付功能了! 在经历了千难万险、千辛万苦之后,您的文章终于被接收并发表!如果您选择通过开放获取发表文章,在进入production之前,需要支付APC费用。 通常情况下,向国际期刊支付APC费用,需要进行外币支付相关的步骤,比如需要耗费额外精力开设使用多币种卡,转账汇款步骤繁琐等。作者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相关操作。

张文宏、卢山共话国际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的耕耘之路

Jason HU:卢教授,张教授,是否能请您为观众介绍一下您的专业领域以及你目前的研究工作? 张文宏:感谢Taylor & Francis Group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介绍研究领域的机会,我也非常高兴能够与对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及学术出版感兴趣的朋友们共同交流。首先,由于COVID-19的出现,传染病(这个学科)与之前相比变得更加重要。实际上,我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展开了(对传染病的)研究工作。我们在上个世纪初成立了传染病科室,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几乎是中国研究传染病和抗生素中最重要的科室。对传染病的研究覆盖了抗药性、细菌感染还有病毒性肝炎。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我们开始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我个人在肺结核研究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工作。目前,中国在病毒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癌症方面依然挑着很重的担子,因为该类型的疾病后果非常严重。另外,在肺结核和耐药菌感染方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个领域是我们临床实践中的一堵高墙。所以,未来整个世界在已知的典型流行传染病领域,如肺结核、肝炎和艾滋病毒等,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新发传染病方面,出现了很多新发病症,例如COVID-19 和其他冠状病毒所引发的新发传染病。这些病毒可以跨越物种传染给人类,对这类病毒的研究与攻关至关重要。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很高兴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以及其他由Taylor & Francis Group出版的期刊当中;作为编委会的成员,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踊跃地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 卢山: 首先,我要代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的主编闻玉梅院士感谢Taylor & Francis Group组织本次对话活动。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科学家。我的研究主要围绕疫苗尤其是新型疫苗的研发所展开。三十年前,我是最早提出DNA疫苗概念的科学家之一。从那以后,我一直在进行持续优化基于核酸的新型疫苗的研究工作,比如DNA和RNA疫苗,它们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开发预防艾滋病、流感以及广泛的新发传染病的疫苗,比如非典以及导致了COVID-19的SARS-CoV-2。   Todd Hummel:张文宏教授,您刚才谈到了传染病领域非常不易的发展历程。请问是什么激励您深耕于这个领域?您对刚加入这一领域并从事研究和工作的学者和医生有什么建议? 张文宏:在中国,在我所从事的传染病相关工作中,很多传染病依然存在很高的死亡率。由于很多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找不到任何能够治疗或治愈疾病的有效药物。我认为从事传染病领域研究的学者和医生,他们的研究工作对于找到所有传染病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在这一领域,我想对我的同仁们说的是我们需要并应该做更多的研究,为解决新问题探究新方法。传染病是一个古老又新颖的领域,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并将其与临床相结合。从研究中总结经验,找到新发病原体。目前,COVID-19还在全球传播中,我们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更多后续的问题   Todd Hummel:卢山教授,请问您认为学术界在抗击COVID-19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卢山:全球学术界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反应速度和反应范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局面。与COVID-19相关的论文数量非常多,发表在《科学》、《自然》上的论文大多数都和COVID-19有关。谈及到学术界的作用,我具体总结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个是对感染性质的快速识别。一周到两周之内,中国就鉴定出了病毒和病毒序列。这个反应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第二个,正如张教授所说,试剂盒一个月内就出现了。并且出现了多样化的版本和类型,现在甚至还有唾液试剂。在6-8个月的时间内,很多公司参与并生产了如此多的迭代产品,这在医学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也从未发生在对抗任何疾病上。更别说在传染病领域,因为以往人们对传染病领域的关注度不高。 第三个是我们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是什么过程导致了疾病?例如,在非常早期,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刊登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Hypothesis for potential pathogenesis of SARS-CoV-2 infection–a review of immune changes in patients… 更多信息 >

全球新冠疫情凶猛反弹, 听听张文宏医生和病毒科学家卢山怎么说!

Q1:非常感谢两位教授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从各自的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请介绍一下您的专业领域以及您目前的研究重点。 张文宏: 感谢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为我们提供机会,介绍我们的工作,我也非常高兴能够与对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及学术出版感兴趣的朋友们共同交流。 首先,由于COVID-19的出现,传染病(这个学科)与之前相比变得更加重要。实际上,我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展开了(对传染病的)研究工作。我们在上个世纪初成立了传染病科室,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几乎是中国研究传染病和抗生素领域最重要的科室。对传染病的研究覆盖了抗药性、细菌感染还有病毒性肝炎。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我们开始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我个人在肺结核研究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工作。 目前,中国在病毒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癌症方面依然挑着很重的担子,因为该类型的疾病后果非常严重。另外,在肺结核和耐药菌感染方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个领域是我们临床实践中的一堵高墙。所以,未来整个世界在已知的典型流行传染病领域,如肺结核、肝炎和艾滋病毒等,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新发传染病方面,出现了很多新发病症,例如COVID-19 和其他冠状病毒所引发的新发传染病。这些病毒可以跨越物种传染给人类,对这类病毒的研究与攻关至关重要。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很高兴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以及其他由Taylor & Francis出版的期刊上;作为编委会的成员,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踊跃地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 卢山: 首先,我要代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的主编闻玉梅院士感谢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组织本次对话活动。 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科学家。我的研究主要围绕疫苗尤其是新型疫苗的研发展开。三十年前,我是最早提出DNA疫苗概念的科学家之一。从那以后,我一直在进行持续优化基于核酸的新型疫苗研究工作,包括DNA和RNA疫苗,它们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开发预防艾滋病、流感以及广泛的新发传染病的疫苗,比如非典以及导致了COVID-19的SARS-CoV-2。   Q2:冬季来临,大家比较关注COVID-19的趋势和情况,可否请两位介绍一下COVID-19在中国、美国及全球的情况? 张文宏: 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COVID-19在中国的情况。请卢山教授介绍美国和全球的情况。 现在(2020年9月底),中国几乎没有本地病例。我认为抑制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只有两种策略。一种策略是中国所实施的尽可能在疾病传播的早期阶段,从根本上阻断并消灭病毒。第二种策略是积极应对我们与病毒共存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完全阻止病毒在本地的传播。 今年年初,COVID-19在中国传播的早期阶段,我们调查清楚了病毒传播中心和全国的基本情况。中国的疫情最初爆发于武汉。早期由于医疗资源太过紧缺,导致很多人感染疾病而死亡。我们采用了十分严格的策略和方法来阻断病毒传播:封锁城市并关闭居民社区,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追踪患者,最大限度地提高检测能力,建造隔离病人的方舱医院。通过上述这些方法,我们在中国实现了阻断病毒的传播。 目前,如果某个城市出现了小规模的疫情爆发,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立即封锁社区并追踪病人,最大限度地检测出患病地区每一个人的健康情况。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四个星期内控制疫情。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一个月为有控制期,然后我们逐步开放整个社区,进而开放整个城市。所以,在中国,目前我们的本土的新冠感染案例几乎为零。 从全球的角度而言,我认为很难采取类似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内,我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制定疾病高峰期实施社交隔离的相关策略与措施;另一方面,在未来,疫苗的研究和使用非常重要。卢教授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疫苗专家,我也想听听他对新冠疫苗看法和评价。 卢山: 谢谢大家。我可以补充一些美国方面的信息。在我的记忆里,任何公开声明中都没有涉及到我所说的如下内容,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在美国,我们经历了三次疫情爆发。 第一次是在一月底到二月初,得益于及时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病例不到100例。 第二次大约在三月初开始,这波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主要发生在与全球交通往来较为密切的大都市区,比如纽约、新泽西、加利福尼亚和西雅图等地。因此,第二波疫情破坏力很大,在四月左右,出现了疫情的顶峰,病例逐渐减少。 第二波疫情尚未完全平静之时,第三波疫情开始。我认为这些病例有可能来自南美洲或中美洲。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南方的州病例更多,南加州的病例也比北加州多。这与流行病学演变相吻合。另外,重新开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好消息是,我认为第三波疫情的顶峰已经过去了。坏消息是,我们观察到小量病例在全国各地的出现,而内陆各州在第二波疫情中并未出现太多病例,我预测这在未来会成为新常态。 这与全球范围内的情况是一样的。我认为,从全球范围来说,疫情正在从欧洲和亚洲蔓延到全世界。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比如巴西、印度和南非。 在今年早春,我曾经与张文宏医生讨论并预测过疫情的趋势,顶峰会过去,但病例仍将继续存在,病毒也将渗透到偏远的地区和村落。因此,未来的病例可能无法清零,这就是难点和挑战。 我们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发表了三篇文章,第三篇很快即将上线。文章运用数学模型对每个地区和国家进行分析,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共同的趋势,但每个国家的结局又存在差异。我们认为无论人口多少,传染源是什么,即使模型动力学完全相同,疫情的爆发以及控制措施还是很不一样的。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为对抗新冠疫情持续不懈地做着积极的贡献。最终大爆发可能不再存在,但能持续观察到低规模到中等规模的疫情爆发,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如何与病毒共存。 与此同时,疫苗的研发工作也正在开展。我是做疫苗的人,我同意疫苗十分重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甚至认为疫苗没有那么重要。当感染数量达到峰值时,疫苗很容易产生控制效果,疫苗将非常有效,接种就能取得控制。但对低规模的感染而言,疫苗很难产生效果。所以病毒就像是从瓶子里出来的妖怪,很难收回。 如果回顾疫苗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病毒被消灭了。很多病毒一旦进入人类社会,很难被控制或消灭。即使在有疫苗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配合公共卫生部门的控制措施,社会需要发展新的方法来应对病毒。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学习保护社会环境,保护自己,与病毒共生。   Q3:张文宏教授刚刚提到了中国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的很多有效措施和方法,请问张教授,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传染病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更多信息 >

从“心”出发:《罗伯&史密斯心脏外科手术学》(第6版)中文版正式问世

2020年1月9日 ,由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图公司)主办的 护“心”使者——《罗伯&史密斯心脏外科手术学》(第6版)新书发布会暨订书会在京举行。Taylor & Francis Group中国区总裁洪颖源先生及本书的译者——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丁以群博士受邀参加本会。 《罗伯&史密斯心脏外科手术学》(第6版)的译者丁以群博士于199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进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工作,并于2005获得心血管外科专业医学博士学位。丁以群现就职于深圳市儿童医院,从事先天性心脏外科治疗的临床工作。 丁以群博士为《罗伯&史密斯心脏外科手术学》的忠实读者,并与本书的主编Spray先生一直保持沟通。本书第六版一经面世,丁以群博士即取得了原版书的主编授权许可,并即刻开展了译制工作。作为一个全年无休的心外科医生,丁以群博士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本书的初译工作,并集世图公司专业团队上下之力,使本书中文版得以问世。   在新书发布会上,丁以群博士还分享了译制本书的价值及现实意义。《罗伯&史密斯外科手术学》系列从书最早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并随着外科医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于2018年12月出版了《罗伯&史密斯心脏外科手术学》第六版。本书对外科教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全球外科医生视为黄金巨著。《罗伯&史密斯心脏外科手术学》(第6版)中文版的出版将使得更多中国心脏外科医生获益 ,对提升中国心脏外科医生临床实践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Taylor & Francis Group 中国区总裁洪颖源表示:“Taylor & Francis Group与世图公司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持续在双方优势领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罗伯&史密斯心脏外科手术学》的出版展示了中国本土专家与国内外出版商实现多方优质合作。Taylor & Francis Group中国团队秉承“点燃火炬,照耀人群”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学者连接世界的桥梁,通过我们全球的平台,让中国人的智慧与知识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光发亮。” 作为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集团,我们致力于高质量学术内容的生产,将全球高端知识、新兴知识以及应用型知识与中国本地需求相结合。未来,我们将与中国本土出版商携手,更加积极地探索发展双方的合作实践,实现更多全球优质研究成果在中国本土的引进和输出,为中国学术研究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与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

2018年10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与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学术期刊全球出版总监Leon Heward-Mills等一行六人会面,就合作开展学术期刊和全球智库评价、举办相关学术论坛、学术出版物合作、同行评审专家培训等共同感兴趣的事宜进行了友好协商并签订谅解备忘录。评价研究院张青松、钟慧等参加会面。 荆林波院长首先向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各位代表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的组成、定位以及重要项目,着重说明了近几年来包括全球智库评价在内的科研成果和未来希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努力方向。Leon Heward-Mills先生表达了作为国际知名学术出版商对于评价研究院工作的支持、认同及合作的愿望。双方在以下五个方面达成共识:第一、共同致力于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引领更高层次的知识追求;第二、为加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提供咨询和服务;第三、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开放获取期刊源数据及全文书籍保存许可协议》,向社科院提供开放获取学术资源;第四、发展出版商和评价研究院学术出版合作;第五、推广知识共享与学术期刊出版的各方面工作。 会面在双方签订谅解备忘录后结束。 》点击查看英文新闻稿《

Back to posts

回到页首

We are using cookies to provide statistics that help us give you the best experience of our site. You can find out more in our Privacy Policy. By continuing to use the site you are agreeing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