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口腔真菌是造成儿童龋齿的凶手吗?

龋齿是最可预防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儿童患病率极高,尤其是在某些社会弱势群体中。在澳大利亚,55.7%的6-8岁儿童和63%的9岁儿童承受着这种慢性疾病的负担。预防和早期干预对龋齿的治疗至关重要,这有赖于对口腔中存在的微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细菌在龋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大量文献表明某些细菌是龋齿的主要病原体。最近的研究揭示了龋病的病因比以前认为的要复杂得多。遗传分析表明,龋齿不是由单一的细菌(变形链球菌)引起的,而是一种多微生物疾病,与口腔微生物组成的整体变化关系密切。口腔微生物组的定义是“在人口腔中或在其相邻延伸部分(例如在扁桃体和咽喉)的所有微生物”。然而,大多数对口腔微生物组的研究仅集中在细菌上,已知有超过700种细菌群存在于人类的口腔中。目前,相对细菌而言,很少有人知道真菌对口腔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其对口腔健康及龋齿的影响。

口腔真菌群落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这种真菌已被证明可导致新生儿患上口咽鹅口疮,同时也是假牙佩戴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粘膜炎的罪魁祸首。因为在儿童早期龋齿中发现了大量的念珠菌,所以真菌被认为可能会造成龋齿。然而,尚不清楚这种关联是否直接。目前的文献表明,真菌可以参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可能导致龋齿的发生。真菌能够粘附在一系列表面上,产生多种分解代谢物,干扰宿主的免疫系统。白色念珠菌具有耐酸性和产酸性,其原因是真菌H+-ATPase具有高耐酸性和排出有机酸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pH值。白色念珠菌还具有分解蔗糖,葡萄糖和乳糖的能力。此外,念珠菌能够侵入牙本质小管,与变性胶原蛋白结合,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和溶解。与变形链球菌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溶解羟基磷灰石的能力。对大鼠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动物接种白色念珠菌并喂食高蔗糖或葡萄糖饮食时,念珠菌可引起龋齿。通过研究口腔微生物中的真菌,可以深入了解真菌,特别是念珠菌在龋齿中的作用。

为了研究真菌对龋齿的影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学者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首次将真菌作为的儿童口腔微生物的一部分进行研究。这份研究发表在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的刊物Journal of Oral Microbiology上,该研究以17个有龋齿和无龋齿儿童为研究样本,评估了这些儿童的口腔菌群,结果表明,儿童口腔菌群中含有46种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最丰富,不论是否龋齿,在所有样本中普遍存在,表明该菌种可能不会导致龋齿,这与迄今为止该领域的许多研究结果不同。虽然口腔健康的儿童与患有龋齿的儿童的整体真菌多样性相似,与龋齿状态无关,但研究发现龋齿影响了特定真菌的数量。与龋齿患儿有3种富集菌种相比,牙齿健康儿童的菌群丰富度显著更高,有17种之多。无龋齿和有龋齿各自的菌种丰富度有明显差别,虽然这些菌种可能是澳大利亚人口特有的,但该研究结果表明,真菌在口腔健康中发挥作用。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Oral Microbiology

2017年影响因子:4.444

 

 

 

 

内容简介

Journal of Oral Microbiology是该领域第一个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发布关于口腔感染的病理、毒性、寄生相互关系以及免疫学研究。期刊欢迎讨论口腔感染性疾病全球议程的研究,也欢迎提出新治疗策略和预防或改进现有策略的文章。

回到页首

We are using cookies to provide statistics that help us give you the best experience of our site. You can find out more in our Privacy Policy. By continuing to use the site you are agreeing to our use of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