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教科书盘点
教科书盘点涵盖体育、政治哲学和历史、语言文学和英语、心理学和精神健康、医学药学、教育学、建筑与环境、计算机工程与生命科学、化学数学与统计学、艺术音乐电影摄影与戏剧、媒介传播以及经济商业,共计12个大学科。 如果您想了解书籍详情,请点击如下按钮进行下载。 如果您需要购买相关图书,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回复您并为您提供支持。
教科书盘点涵盖体育、政治哲学和历史、语言文学和英语、心理学和精神健康、医学药学、教育学、建筑与环境、计算机工程与生命科学、化学数学与统计学、艺术音乐电影摄影与戏剧、媒介传播以及经济商业,共计12个大学科。 如果您想了解书籍详情,请点击如下按钮进行下载。 如果您需要购买相关图书,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回复您并为您提供支持。
4月15日,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创办的全球首个以“数字孪生”技术为主题的国际期刊上线 (ISSN 2752-5783;https://digitaltwin1.org)。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通过复杂的虚拟模型构建一个物理事物的完全对应物(或孪生物)。原则上,所有“孪生物”都可以被实例化为物理世界中的任何物体,如一辆汽车、一条隧道、一座桥,甚至是一台喷气式发动机。通过先进传感器从物理事物中获得的数据可以反馈到虚拟模型中。通过沉浸式网络与物理融合,数字孪生使现实世界中物理事物的状态、行为、健康等关键信息变得可见。 为了推动“数字孪生”的发展与创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 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及其下属企业F1000Research合作建立开放获取国际期刊平台。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智能制造与航空航天、智慧城市与建设、医疗卫生与健康、机器人、船舶车辆与铁路、工业工程与管理、农业矿业与能源环境以及标准体系在内的,与数字孪生密切相关的八个研究领域。 数字孪生期刊平台启动后,科研人员可将所有的研究成果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发表,平台将预印本的优势(提供无编辑偏见的快速出版)与确保质量和透明度的开发评审机制相结合, 有望成为“数字孪生”领域研究工作的首选国际期刊平台。 该期刊将于2021年7月启动并接受投稿,可发表内容包括传统的研究论文、研究方案、注册报告、数据说明、案例研究等。平台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同行评审流程,并实施强制性的FAIR数据分享政策,以确保对研究结果的全部源数据进行便捷访问。
直播时间:2021年4月25日(周日)上午9:00-10:30 直播平台:腾讯直播 点击此处,报名锁定席位! 演讲人: Rakesh Kumar, Ph.D., 拉吉夫·甘地生物技术中心癌症研究的特聘教授和主席;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及罗格斯大学医学院的兼职教授 Rakesh Kumar教授自1986年在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所、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及乔治·华盛顿大学任教累计超过30年。期间担任 Department Chair 和 Department Deputy Chair, 并拥有多个Endowed Professorships and Chair positions。曾获得2008年Ranbaxy研究奖、2011年Elaine H.Snyder癌症研究奖及2013年印度科学家癌症研究终身成就奖。 张灏,MD, Ph.D., 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授;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所长。 担任Annals of Medicine副主编、Cancer Letters和Scientific Report编委,国内期刊《转化医学杂志》执行编委。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产学研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在促进成果转化方面,获批十余项临床诊疗领域的国内外专利,并申报和主持了多项相关的临床试验。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全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奖等。近5年来在Clin Cancer Res,PNAS,Oncogene, JCI, J Pathology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并应邀撰写多篇综述。 演讲内容: 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推动下,现代医学取得了快速高质量的发展,拯救了更多的生命。 如何将临床问题凝练为科学问题并转化成科学研究? 如何选择一本优质的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发表这一研究成果? 如何让更多人快速地了解自己的最新医学研究成果? 相信这是大多数医学领域研究人员都迫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为了帮助医学领域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并理清这些问题,2021年4月25日(周日)上午,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邀请旗下知名国际医学期刊Annals of Medicine主编团队带来精彩分享,为广大医学同仁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知识传播的平台。 关于Annals of Medicine: 医学期刊Annals of Medicine(Print ISSN: 0785-3890; Online… 更多信息 >
感谢您参与2021年4月8日由江南大学和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共同举办Taylor & Francis 同行评议卓越计划——文章送审之后的那些事 在线直播课程。
Jason HU:卢教授,张教授,是否能请您为观众介绍一下您的专业领域以及你目前的研究工作? 张文宏:感谢Taylor & Francis Group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介绍研究领域的机会,我也非常高兴能够与对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及学术出版感兴趣的朋友们共同交流。首先,由于COVID-19的出现,传染病(这个学科)与之前相比变得更加重要。实际上,我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展开了(对传染病的)研究工作。我们在上个世纪初成立了传染病科室,在20世纪60年代,我们几乎是中国研究传染病和抗生素中最重要的科室。对传染病的研究覆盖了抗药性、细菌感染还有病毒性肝炎。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我们开始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我个人在肺结核研究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工作。目前,中国在病毒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癌症方面依然挑着很重的担子,因为该类型的疾病后果非常严重。另外,在肺结核和耐药菌感染方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个领域是我们临床实践中的一堵高墙。所以,未来整个世界在已知的典型流行传染病领域,如肺结核、肝炎和艾滋病毒等,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新发传染病方面,出现了很多新发病症,例如COVID-19 和其他冠状病毒所引发的新发传染病。这些病毒可以跨越物种传染给人类,对这类病毒的研究与攻关至关重要。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很高兴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以及其他由Taylor & Francis Group出版的期刊当中;作为编委会的成员,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踊跃地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 卢山: 首先,我要代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的主编闻玉梅院士感谢Taylor & Francis Group组织本次对话活动。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科学家。我的研究主要围绕疫苗尤其是新型疫苗的研发所展开。三十年前,我是最早提出DNA疫苗概念的科学家之一。从那以后,我一直在进行持续优化基于核酸的新型疫苗的研究工作,比如DNA和RNA疫苗,它们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开发预防艾滋病、流感以及广泛的新发传染病的疫苗,比如非典以及导致了COVID-19的SARS-CoV-2。 Todd Hummel:张文宏教授,您刚才谈到了传染病领域非常不易的发展历程。请问是什么激励您深耕于这个领域?您对刚加入这一领域并从事研究和工作的学者和医生有什么建议? 张文宏:在中国,在我所从事的传染病相关工作中,很多传染病依然存在很高的死亡率。由于很多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找不到任何能够治疗或治愈疾病的有效药物。我认为从事传染病领域研究的学者和医生,他们的研究工作对于找到所有传染病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在这一领域,我想对我的同仁们说的是我们需要并应该做更多的研究,为解决新问题探究新方法。传染病是一个古老又新颖的领域,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并将其与临床相结合。从研究中总结经验,找到新发病原体。目前,COVID-19还在全球传播中,我们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更多后续的问题 Todd Hummel:卢山教授,请问您认为学术界在抗击COVID-19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卢山:全球学术界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反应速度和反应范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局面。与COVID-19相关的论文数量非常多,发表在《科学》、《自然》上的论文大多数都和COVID-19有关。谈及到学术界的作用,我具体总结为如下六个部分:第一个是对感染性质的快速识别。一周到两周之内,中国就鉴定出了病毒和病毒序列。这个反应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第二个,正如张教授所说,试剂盒一个月内就出现了。并且出现了多样化的版本和类型,现在甚至还有唾液试剂。在6-8个月的时间内,很多公司参与并生产了如此多的迭代产品,这在医学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也从未发生在对抗任何疾病上。更别说在传染病领域,因为以往人们对传染病领域的关注度不高。 第三个是我们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是什么过程导致了疾病?例如,在非常早期,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刊登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Hypothesis for potential pathogenesis of SARS-CoV-2 infection–a review of immune changes in patients… 更多信息 >